超薄肉色丝袜脚交调教视频,欧美一级毛片在线视频免费观看_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興學強國——永遠的天大故事

發布時間:2019-04-09

  田達仁

    120年前,甲午戰敗,舉國圖強,“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盛宣懷語)。天津大學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興學強國”的使命,從“興學救國”“科學建國”到“科教興國”,在不同歷史時期以不同的方式踐行著使命。

  “高校60條”:1956年,為探索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之路,天津大學在全國率先試行黨委制,時任學校黨委書記的李曙森提出,“黨委制應該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并對黨委會的組成和職責做出科學清晰的界定,這一觀點的提出是超前的。1961年,教育部部長楊秀峰針對“領導體制問題”專程來天大調研。經過40多天的緊張工作,天津大學擬定了《高等學校貫徹黨委領導下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的工作條例(草案)》(簡稱“高校45條”),其中的部分內容直接被“高校60條”采納,為完善我國高校的現行領導體制和內部管理體制提供了寶貴經驗,為培養國家所需的高層次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從“835建言”到“985工程”:1983年,飽受“文革”摧殘、百廢待興的高等教育迎來了改革的春天。已是天津大學名譽校長的李曙森情系教育,心憂天下,他與其他三所高校的名譽校長聯名上書黨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關于將50所左右高等學校列為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建議》(即“835建言”),主張從全國700余所高等院校中選出50所左右的大學作為高等教育建設的戰略重點。這一建議得到鄧小平同志的親筆批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建議書記處一議”。這一建議很快轉化為國家的戰略性決策,成為“985工程”“211工程”的先導,加快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現代化進程。“835建言”不僅成為教育家上書建言、影響高層決策的一段佳話,也是天津大學為服務國家長遠發展做出的特殊貢獻。

  “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國際化”:20世紀80年代,天津大學在總結以往教育模式的基礎上,放眼世界高等教育的前沿,提出“工科大學向綜合型大學發展”,是高等教育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1986年,天津大學老校長、我國高等教育家吳詠詩,提出“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辦學方向(后加入“國際化”)。他從天津大學的辦學實踐出發,在學科的綜合性、跨學科人才培養、交叉學科建設、教學的研究性、科研的創新性、管理的科學性、倡導“終身學習”理念等領域提出了深刻見解,得到全國高校的廣泛認同,也促使國內許多一類院校向世界一流大學行列邁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國家的強弱興衰。每一次制度的探尋、教育理念的更新、辦學思想的飛躍,無不體現出天大人對“興學強國”永無止境的追求。如今“興學強國”作為最可寶貴的基因,早已融入每一個天大人的血液里,體現在每一個天大人的故事里。

  今晚報鏈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5-10/02/content_9_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