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肉色丝袜脚交调教视频,欧美一级毛片在线视频免费观看_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徐慶春

發布時間:2025-06-12

揚風帆崢嶸歲月 重科研求真務實

——記中國電力學科開拓者  我校自動化學院教授徐慶春

□ 謝昕寧

徐慶春(1901.5.18~1982.10.20),遼寧遼陽人,中國電力系統學科開拓者之一。他曾就讀于旅順工大專門部電機系;畢業后赴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電機系留學;回國后曾在東北兵工廠鑄造廠擔任技師、在東北大學、西北工學院任職;自1946年調入我校,任電機系教授;曾任天津市電力學會副理事長,全國教育學會發電組副主任委員,天津大學電力工程系副主任兼發電廠、電力網及電力系統教研室主任。他一生致力于電力工程學科建設和教育事業,在電力系統模擬理論研究與應用及電力系統動態模擬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創造性的成果,為中國電力系統工程學科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詩書繼世  學者風范

徐慶春先生是一個對學術與科研有著執著追求和探索精神的人。作為書香門第的徐家如同其他中國傳統的家庭一樣,非常重視子弟的教育。10歲時,徐慶春進入村里的私塾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涯。1915年升入高小之后,他又先后在遼陽縣立中學和奉天省立第一中學就讀。1922年,徐慶春考入旅順工大專門部電機系。在該校,他獲得了學士學位。由于成績優秀,1926~1929年,旅順工大提供獎學金派他到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電機系學習。這段完整而規范的教育經歷為徐慶春形成完備的知識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決定了他將一生為電力事業而奮斗。

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初,中國經濟建設蓬勃發展,對電力專業工程技術人才需求量很大。這種情況推動了高等學校電工學科和學校相應專業的發展。60年代初,徐慶春擔任了國家電工學科規劃組組長。他深知責任重大,極力主張高等學校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應加強科學研究活動,并建立科學實驗基地,推動了中國電力系統物理模擬技術的發展。他提出了電力系統工程穩定性的新概念并親自進行電力系統工程穩定性的理論研究。在學科建設中他重視科學研究,強調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強調實驗室建設的重要性。來到天津大學后,他籌建了電力系統研究室,多次在教研室組織科研交流會,在全系召開科研論文報告會,并親自作報告,推動科學研究活動,鼓勵教師參加科學研究。

徐慶春是一個真正的學者。1956年,50多歲的他仍赴前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電能系進修。當時陌生的語言和環境讓年富力強的人都會感到很吃力,而令人瞠目結舌的是,2年的進修學習竟然讓徐慶春從一個完全不懂俄文的人變得能夠運用俄文交流自如。他對于專業刻苦鉆研的態度著實令人欽佩。

嚴謹治學  師者情懷

傳道授業在徐慶春生命中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從1934年他在東北大學執教開始,三尺講臺就成為他教學活動的主陣地。60年代初,中國開始進行研究生培養工作。作為天津大學的首批研究生導師之一,徐慶春根據長期教學與科研工作經驗,參考前蘇聯研究生培養制度與實踐,逐步建立了一套適合于中國國情的研究生培養方法與指導思想,同時提出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治學態度。

博學之——徐慶春特別強調查閱文獻資料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了解國內外研究情況,才能保證研究工作的先進水平。因此,在前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進修時,他大量收集了當時蘇聯電力系統專業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有些論文和資料用照相機拍攝制成微縮膠卷帶回國內,供研究生和教師參閱。審問之——徐慶春非常重視理論研究工作。他認為理論分析代表了論文的研究水平,故他要求每一篇研究生論文都必須有充分的理論研究。同時他對論文的結構組成、各個部分的重點表達方式都有具體要求,并且親自審閱,這些規定在后來成為規范的制度延續至今。慎思之——徐慶春對研究生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明確嚴格的要求和定期檢查制度。他要求學生自己制定每個階段的學習和科研工作計劃,提交研究內容與工作進展的報告,對于計算結果和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嚴格要求,忠于實驗和計算的每一個數據。明辨之——徐慶春非常重視學術討論與交流。他認為,討論可以相互啟發,得出新的思路,產生新的認識。因此他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篤行之——徐慶春強調理論分析結果必須有實驗結果來證實。他要求研究生論文必須有動態模擬實驗結果才能提交答辯,這種嚴格考核研究成果的方法在我校自動化學院沿用至今。

徐慶春把人生的全部精力都傾注于學生的成長和學術研究之中。他嚴謹科學的治學理念和做法對后來該專業研究生培養制度的建立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對研究生的教育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

海納百川  智者人生

徐慶春的人生經歷不可謂不精彩。他的一生經過了清政府、民國政府、新中國時期,這期間發生的辛亥革命、袁世凱復辟、護國運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抗日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等等無一不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頗有影響的重要事件。歷經磨難卻癡心不改,徐慶春在炮火硝煙和民族存亡的戰斗中一路成長,磨練自己的意志。無論生活有多么顛沛流離,他一直堅守在教育崗位,絲毫沒有動搖,他心中積淀的是深沉的愛國熱忱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用現在的時髦語言來形容,徐慶春是個“學術型人才”。他淳樸、厚道,有鉆研精神。雖然工作很忙,但每當兒子放假回家,徐慶春就要考他的英文和數學,要求他養成讀書的習慣。徐慶春懂得英語、日語、俄語及德語,尤其精通日語。在日本留學時間,朋友評價他的日語說得與日本人一樣。他曾為外語教研室教師開設日語課,并在電力系教師中開設日語培訓班,提高大家的外語水平。曾任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院長的孫雨耕就是當年最大的受益者,他由一個粗知日語的人成長為精通日語的人,并因此赴日本深造。提起當年,孫雨耕豎起大拇指夸道:“徐慶春永遠是西裝筆挺,頭發一絲不亂,絕對是學者風范,大家風度,直到今天都無人能比!”

在家人的笑談中,徐慶春被形容為“書呆子”。因為他畢生的追求,就是能夠為推動國家電力領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原中國冶金部副部長徐大銓在回憶起自己的父親徐慶春時充滿崇敬和感激之情,事業有成的他始終堅持著父親當年教育自己的理念:“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為國家出力,孜孜不倦地學習?!边@簡簡單單的語言道出了徐慶春簡單而博大的人生態度。他就是這樣教育兒子,培養學生,并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