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1-04-16
本站訊(通訊員 王浩天)2020年,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在建黨百年之際,為幫助學生黨員在鄉村變遷中感悟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謀福祉的行動,體會脫貧攻堅精神的實際內涵,4月11日,天津大學求是學部輔導員老師張磊、電工電子黨支部25位學生黨員前往濱海新區太平鎮友愛村開展主題為“迎建黨百年,看鄉村變遷”的實踐活動。

天津大學求是學部輔導員老師張磊、電工電子黨支部學生黨員和友愛村黨員代表開展“學黨史、溯初心”主題座談活動。大家共同觀看友愛村宣傳視頻,太平鎮友愛村黨總支書記、村長王曉航介紹了友愛村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規劃,展現了在政府相關政策支持下新農村的蓬勃發展,王曉航介紹到友愛村2020-2025年發展規劃,從國家政策未來方向、友愛村現有資源分析、發展規劃、技術落地四個方面展現出友愛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大力發展工農商業,致力于打造智慧農業、形成區域發展模式、牢固樹立環保意識的新農村景象。

求是學部電工電子黨支部成員劉金秋、王浩天分別帶領大家進行百年黨史、鄉村振興戰略學習。天津大學學生黨校成員劉金秋同志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四個時期介紹了中華民族在黨的帶領下,完成救國大業、興國大業、富國大業的歷史征程,并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強國大業的偉大中國夢。


天津大學青年扶貧工作室成員王浩天同志從學習脫貧攻堅史、傳承脫貧攻堅精神、推進鄉村振興建設三個方面帶領大家學習“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并介紹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在鄉村振興指導思想的引領下,結合友愛村現狀,提出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保證糧食安全等目標任務和實現措施。


在新、老黨員的座談交流中,電工電子黨支部成員結合友愛村宣傳視頻提出關于組織村內老人開展活動,鼓勵“走出去”的年輕人“走回來”建設家鄉等建議。友愛村教育中心負責人趙志通老師表達了友愛村在青年思想教育方面的高度重視,并希望在與求是學部的共建活動中進一步促進友愛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張磊老師結合友愛村發展規劃提出以金融、智能制造理念作為發展有力抓手貼合鄉村振興戰略,在智能化農業等方面可以進一步開展共建活動。




下午,求是學部電工電子黨支部以黨小組的形式分別面向教育中心一至六年級同學開展“春風化雨微支教”活動。各黨小組成員帶領同學們開展折紙、涂鴉、物理實驗、寓言故事以及豐富多彩的素質拓展活動,啟發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電工電子黨支部成員共同參與了“田間行”勞動體驗活動,在當地村民的指導下對種植棗樹的田地進行除草工作,面朝黃土,揮舞鐮刀,青年黨員們在勞動中養成勞動的習慣,形成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的品質,抵制貪圖享受、不勞而獲、奢侈浪費等惡習的影響。


求是學部電工電子黨支部成員高世輝同志說:通過本次支部共建活動,學習了建黨百年的光輝歷史,回望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明確當代青年人的使命和擔當;結合友愛村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規劃,進一步學習了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的非凡意義;在“微支教”活動中,在給孩子們授課的同時,自身能力也有所提升;通過體驗除草勞動,感受到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

2021年是建黨一百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當中國取得脫貧攻堅勝利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令已然吹響。電工電子黨支部的同學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學習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期待未來的他們能有機會利用自身所學,投身到農業農村現代化中,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