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肉色丝袜脚交调教视频,欧美一级毛片在线视频免费观看_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學習動態

【主題教育】傳承家國情懷 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張國雄老師在精儀學院退休黨員與學生黨支部聯學座談會上的發言

發布日期:2023-06-14

傳承家國情懷 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張國雄老師在精儀學院退休黨員與學生黨支部聯學座談會上的發言

目前全黨正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特別強調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促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巨大動力。我每天晚上都看新聞聯播,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今天的座談會,就是貫徹落實中央的要求,即怎樣把這次學習轉變為促進我們學校、學院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各項工作中的巨大動力;以及怎樣把我們的學校、學院建設得更加符合國家發展的需要,從而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大家讓我講幾句,我學得不好,這不是客氣。現在因為眼睛白內障的關系,看書已經很困難了,所以學習只能通過電視聽,屏幕也要放大。前兩天學校給我送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一本書,這本書字很大,還挺適合我閱讀。我進行了部分的學習,但是學習得還不夠。

這本書分為十八個專題,其中第五個、第六個專題都跟教育、科技、人才密切相關,這本書把它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前面四個專題都不是針對某一個領域,而是全面地闡述。第一個專題是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定位,毛澤東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在新時代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第二個專題談了我們之所以取得這些成績、今后要取得更大勝利,最主要的是依靠黨的領導,要加強黨的領導。第三個專題是關于什么是新時代、為什么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解決哪些問題,指出我們解決了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現在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要解決現代化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第四個專題是講我們共產黨沒有任何的私利,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為中心。

我覺得前面四個專題都是在講總體問題,而第五個、第六個專題都涉及教育、科技、人才,所以也可以看出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第五個專題為什么我認為可以歸到教育、科技這一類,因為它主要講我們現在已經從快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高質量依靠什么,首先是依靠科技、人才,而科技、人才首先需要教育。沒有高質量發展,我們不能成為強國,永遠都會受制于人。第五個專題的標題是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我認為在教學、人才培養上也是如此,不僅要大規模,而且要高質量。舉個例子,我上大學的時候,是一九五二年,當時全國高校的學生是兩萬多人,現在每年本科畢業生都是一千多萬人,這個差距是四五百倍,說明我們確實有很大的規模。從項目來講也是這樣,我從美國回來以后,申請的第一個項目資金是兩萬塊錢,后來也有六萬塊錢的,現在我們專業,往往每年都是上億的規模,包括自然科學基金等等。所以我們現在要解決的是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尤其是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上,否則永遠會處于被卡脖子的狀態。

當前的各項科技都是多學科融合的產物,舉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我曾經聽過錢學森的一個報告,當時我是莫斯科機床工具學院的一個學生,莫斯科航空學院中國留學生把他請來,聽報告的學生有來自航空學院的、來自鋼鐵學院的、來自化工學院的。大家從各行各業、各個角度提出了各種問題,他做了一個報告,所有同學都覺得他回答了大家的問題。他以宇航中空氣動力學的問題為線索,談到了加工問題、材料問題、環境問題。我想通過這個例子說明,前沿的科技,必須要有寬的學科背景。比如現在航天空間站正在建設,表面上看是幾個宇航員,實際上背后幾十萬、幾百萬的人給他們作支撐,以保證他們的絕對安全和發射中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我覺得現在我們的教育要向高質量發展,就要培養學科融合的、尖端的人才。

另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很多關于“創新”的重要論述。以前我對創新的理解主要是科研工作中的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制度上的創新、機制上的創新,沒有這方面的創新,很難產生一些前沿的科技。就像剛才講的學科狹窄,這已經不能適應國際發展的趨勢。天大在這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貢獻,響應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設、身體力行,做得很好。我們學院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大的貢獻,儀器儀表學科可以說在全國居于領頭的位置,但是我們沒有自滿,接著辦起了工程科學以拓寬我們的基礎。按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就是要加強基礎科學建設,因為不加強基礎科學,一些面向生產實際、國家需要的重大問題就無法解決。正如我剛才舉的航天的例子,不了解實際工程的需要,單靠空氣動力學的知識解決不了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高質量發展、滿足現代化建設的要求,關鍵問題還是人才問題。

最后還想補充一點,提到教育、人才問題,離不開青年問題。我已經八十七周歲了,雖然還想為國家、人類做一些事情,但能做的事確實已經非常有限了。之后靠誰,靠青年。毛主席講過這樣一句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習近平總書記也講過,青年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各地考察,其中就視察了不少學校,有好多青年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他也都有回信。昨天晚上,新聞聯播就播出了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澳門科技大學師生,他們參與了“澳門科學一號”衛星的研制。所以我們國家能不能建設得富強,關鍵在于青年。今天開這樣一個聯學會議,我覺得非常好,我這個退休的老教師也能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今后也希望多和大家溝通。剛才好多同學也講了,優秀的青年是全面的、高素質的、熱愛祖國的、忠誠于黨的、熱愛事業的、不怕艱苦的、敢于坐冷板凳的、克服種種困難的、鉆研各種高科技的。只有成為這樣優秀的青年,才能為國家作出貢獻。我預祝,也相信我們的青年,能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簡介:

張國雄教授于1959年以全校唯一的全優成績畢業于原蘇聯莫斯科機床工具學院,同年開始在天津大學任教。1986-2000年,先后擔任天津大學精密儀器系主任、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首任院長,并曾兼任學校圖書館館長。1996-2001年任全國儀器儀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曾榮獲全國模范教師,天津市勞動模范,國務院特殊津貼,天津市榮譽授銜專家,天津市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也是莫斯科國家工業大學名譽博士、國家發明三等獎第一發明人、5項省市部委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國家精品課程“測控電路”負責人,《測控電路》榮獲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


(編輯 劉延俊)